面對少子化、教師缺額僧多粥少,陳冠儒埋頭苦讀1年準備教甄,因沒有任何代理代課經驗,身邊也沒有戰友一起練習,他戰勝孤獨,「當自己的老師」,每天借教室練試教,往往練到喉嚨沙啞才肯回家。得知考上那刻,他對准考證號碼對了10遍以上,更在母親懷裡哭了10分鐘,因為終於靠自己努力,擠進教師窄門。
陳冠儒102年畢業於台北市立教育大學(已改制台北市立大學)自然科學系,104年7月退伍後,才真正開始準備教甄,只花了1年時間,今年錄取桃園市國小教甄普通科的正式教師,分發至桃園市龜山區文華國小服務。
陳冠儒說,大學時期在補習班打工,讓他對老師這份職業產生很大興趣,「當我看到學生認真學習的神情,以及發現知識的笑容,格外有成就感」,就把教師當為目標。
準備考試期間,陳冠儒盡量讓自己維持平常心,因為他了解自己容易負面思考,備考前半年都不會去想錄取率、少子化、教師缺額這種不確定因素,純粹埋頭苦讀。
過程中,令他覺得最痛苦的,就是在進入複試後口試及試教的準備。他說,這部分往往仰賴有經驗的老師指導,不過他是全職考生,沒有接觸學校老師的機會,以前大學同學也志不在此,等於他在這場戰爭中一直是自己一個人,孤獨感讓他很煎熬。尤其是聽說其他考生有很多人給予口試、試教的協助,自覺資源差人家很多。
「就算全世界都拋棄你,你還有你自己」,陳冠儒振作起精神,決定自己當自己的老師,每天借教室練試教,教不順就重練,板書寫得醜就重寫。
陳冠儒坦言,在考完複試到放榜期間,他從未想過會上榜,除因從無代理代課經驗,複試準備過程又沒人幫助,口試、試教只有自己和3位評審看過,「要上榜根本就是要神蹟出現」。
然而,當他看到榜單上出現自己的准考證號碼時,「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」,眼淚奪眶而出,他衝向母親給她一個深深的擁抱,所有煎熬、委屈全部潰堤。
便利貼記錯誤 考試當天猛K
陳冠儒說,教甄題型千變萬化,考題大至所有理論綜合比較,小至枝微末節的理論細項都會考,所以他平時念書就養成「記錄錯誤」的習慣。怎麼也記不起來的表格或細項,會抄在便利貼上,貼在書桌前,每天睡前背誦。考試當天,他會把全部的便利貼撕下來帶出門,在考試中間的休息時間「猛K」。就因為這個小習慣,這次桃園的教甄筆試,讓他比別人多寫對了2至3題。
陳冠儒說,作為全職考生,他念書時間比別人多,因此更應妥善分配。他每天大約清晨5點起床,用頭腦較清楚的時間,念一些繁雜的古文或英文單字,然後出門稍微做一些運動放鬆心情,接著就到圖書館報到,繼續念到傍晚。晚上到補習班上課,回家後整理完當天上課筆記才入睡。
「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很辛苦,不過我當時滿快樂的」,陳冠儒說,因為他不斷感到自己進步,對於認真努力後的成長,更讓他振奮,才得以堅持這麼久。
陳冠儒說,在準備教甄的1年中,他把手中現有書籍完整讀過4遍。前半年讀第1遍,屬於「精讀」,配合補習班的上課進度,老師上課前,他會先預習,課堂結束後就複習整理,打下基礎。
至於第2遍,他大約花3個月的時間,由於之前精讀過,他就把不熟悉或遺忘的部分,更仔細整理,且開始搭配考古題複習,加強自己的「盲點」。
第3遍花1個月「略讀」,然後加強考古題練習和檢討。第4遍是考前2周快速瀏覽,並加強教育政策和教育法規的背誦。陳冠儒說,法規和政策會不斷更新,不要太早念,才能避免混淆。
教甄…想當老師的最後一關
教師甄試為進學校任教的必經途徑,修完教育學程並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、拿到教師證後,需參加教師甄試才可任教。然而,隨著全台新生人數日漸減少,班級數減班,老師員額數也相對減少,想當教師愈來愈競爭,很多縣市教甄錄取率,都沒有超過5%;中小學教甄平均錄取率,也只大約1成左右。教師甄試又分為學校自辦、聯合自辦,國中小大多由各縣市辦聯招,約每年6至8月舉辦,大致分為初試(筆試)及複試(口試、試教)兩部分。
學士學歷的國小、國中教師,月薪約4萬以上;碩士學歷的國小、國中教師每月4.7萬以上。
若兼任行政、主管職或導師者,另有加給或津貼。每年依照年資調高。除了享有公務人員的周休二日及例假日之外,每年還有寒暑假。
此外,擁有教育理想與熱忱的專業教師,可朝向教育專業人員之路發展,透過晉升管道,考取主任、校長;或者透過高考成為國家教育管理、督導人員。
2016-07-24 08:21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/台北報導 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